作者:刘海峰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15 11:6:5
| ||||
188bet亚洲体育:是一个人情社会,托关系、走后门的风气盛行不衰,许多人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陷入“人情困境”之中。同时,188bet亚洲体育:人向来好面子,或者说面子观念特别强。林语堂曾说:面子、命运和人情是支配188bet亚洲体育:人社会生活的三位女神。在讲究人情、关系和面子的人情社会中,评审论文采用匿名是一个办法,因为可以让评审者更加客观和自由地评判论文的水平到底如何。
也有学者认为学位论文特别是博士论文的匿名评审是对评审人的不尊重。只要是真正的同行,大体都知道某一单位哪位比较著名的学者在研究什么,基本上可以猜出是哪位高人指导的博士论文。越了解学术动态的人,越能够判断出论文的导师是谁。既然让我评审了,又怕我知道是谁的弟子的论文,岂非不相信我会秉公办事?而且,因此主张博士论文不应实行匿名评审。
不过,我认为,学位论文采用匿名评审,至少有一点好处:评审者看到太差的论文,可以装着不知道该论文的导师是何许人,拦掉水平最次的论文。在188bet亚洲体育:这样的人情社会,如果没有匿名评审,劣质论文很可能畅行无阻。
现在的学位论文,特别是有的高校部分学科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已经容易到什么程度,可能许多人都想象不出来。我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情况,有所大学某一学科的硕士论文答辩,一个答辩委员会一个上午时间竟然安排了20位以上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给每位硕士生陈述论文的时间是5分钟,提问和答辩时间不超过5分钟,有的甚至只有3分钟。这样的答辩基本上是走过场,只是一个形式。那位学者说,他都不敢叫他低年级学生去听这样的答辩,否则,其他研究生看到答辩如此容易,就不会认真撰写论文。
自然科学的学位论文我不很了解,只知道不少大学通过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理工科的学位论文优秀率都很高,比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率高很多,经常是在50%以上,个别学科甚至优秀率在90%以上。据说,全国医学学科的学位论文比例特别高,如果自己学校的学位论文不给优秀或者答辩分数不高,连工作都不容易找。于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多数论文都以优秀通过。至于是不是真正优秀,其实大家心中都有数。
文科呢,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文科比较容易走江湖,部分人的学位差不多是混出来的。人文社会科学要将一个问题研究深入一点,总要有相当的篇幅才能论证或阐释清楚。现在有的文科的硕士论文只有一两万字,比我过去写的学士学位论文还少;博士论文的篇幅比台湾地区许多硕士论文还薄许多,让人感到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分量,但是,一个个都拿到了博士和硕士学位。
古话说:学好如登,学坏如崩。总体上要让学位论文水平掉下来太容易了,而要让其再升上去可太不容易了。仅仅实行匿名评审很难真正提高学位论文的水平,但可以防止最坏的情况出现,即让学位论文达到最起码的要求。
另外,现在不少课题申报也实行匿名评审,好处自然也是防止人情的介入。课题的匿名评审最应看重的,一是选题,二是“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其他任你说得天花乱坠,都不如这两个因素重要。例如,有的课题论证说:“本课题负责人毕业于某所著名的‘985工程’大学,获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2项。近年来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2篇,参编专著1本。”但是因为匿名,无法核实其真实性,为一些夸大其词者钻空子,致使部分根本没有研究基础的申报者获得了立项。当然,有的课题申请人长期从事某一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相关研究论著,并列出了代表性论著目录,只是省略的作者名称,用百度便可以轻易地搜索出作者为何许人。
更有甚者,还有在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的评审中也实行匿名的,这对名不见经传的作者还有点意义,对著名的学者,特别是著名的成果,那是毫无价值,匿名只能说是形式,或者说有点类似于“蒙眼游戏”。由于真正突出的科研成果到报奖的时候,多数同行专家比论文和课题更容易知道是谁做出的,因此成果奖的评审没有必要实行匿名。■(作者系厦门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2年第1期 评论)
|
||||
发E-mail给: | ||||
| 打印 | 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