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刊记者 易蓉蓉 来源:科学新闻 发布时间:2013-6-26 18:33:56
赵文津:必须坚持地块运动与活断层调查研究

 
在赵文津看来,要深入认识大陆地震发生的条件,必须通过认识巴颜喀拉地块的运动与周边地块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2013年4月2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震,一场位于龙门山地震带的灾难,再度让四川猝不及防。
 
近日,188bet亚洲体育:地震局地震预报评审委员会成员、188bet亚洲体育:工程院院士赵文津接受了《科学新闻》专访。
 
断裂带漏报
 
“每年通过专家评审后向国务院上报的地震预报意见,准确率很低,重大的地震危险区一再漏报,预报来预报去的结果与不作预报的结果差不多。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都没有预报出来,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国地震预报工作应当好好改进。”
 
赵文津开门见山。
 
2012年12月,2013年地震预报会召开。然而不到半年,芦山地震发生,却又恰恰在重点监测区之外。
 
“这是为什么?很需要大家冷静地客观地反思再进行研究,哪里出了问题,以寻求改进预报工作。要撇开追问行政责任,如果将两者纠缠在一起,则不可能深入探讨下去。”赵文津目光如炬。
 
龙门山地处巴颜喀拉地块东边界,西边是巴颜喀拉,东南方向是相对比较坚硬的四川盆地。目前,学界公认的观点是板块推挤导致巴颜喀拉地块运动受阻形成断层。
 
1950年以来,沿龙门山断裂带及鲜水河断裂带地震不断,隔一段时间就要有一次地震发生,规律性很明显。在印度次大陆持续北推下,巴颜喀拉地块持续向东运移,使巴颜喀拉地块的周边成为地震多发地带,最近几次大地震都是发生在这个地带。
 
板块相互作用
 
多年来,赵文津一直致力于研究巴颜喀拉地块的形成演化。在他看来,要深入认识大陆地震发生的条件,必须通过认识巴颜喀拉地块的运动与周边地块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巴颜喀拉地块位于东昆仑山与南部的金沙江缝合带之间,可以分成东西两大块,东部则以松潘-甘孜地块为主。地块的地表层是以三叠系海相复理石沉积为主,向下直到二叠系,石炭-泥盆系也是海相地层,这些地层沿鲜水河断裂已有发现。
 
地震探测表明,三叠系海相复理石沉积有10~14千米厚,这是地块西部调查的结果。而松潘地块的深反射地震,探测得出6~7秒双程反射时间深度(约为20千米以下)有一个强烈反射面,估计与海相地层底界面相当,或与其下面残留的大洋壳顶界面相当。
 
在东部龙门山断裂带南部还分布有岩浆岩体和变质杂岩体,这些岩体力学性质与海相地层的岩石力学性质有很大不同,对地震的发生有很大影响。
 
除了研究巴颜喀拉地块的形成演化,赵文津坚持认为进行活断层调查至关重要。
 
地震发生,其实是沿着活断层以及相应的活动构造体系发展与转移的,这是地震预报的基础性工作。赵文津说,汶川地震以后,国内进行了多次活断层调查,而这次芦山地震发生后,又开展了多项有关活断层的调查,提出震源与断裂的关系。
 
“震源是在几千米到1万米的深部,仅仅在地表调查是弄不清深部震源点所处的断层与岩性情况的,按照地表产出向下推测其可靠性是很差的。其次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以及以前的松潘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都有活动,但情况会有很大的不同。我们需要有更为精细的地壳深部十几千米处构造的探测技术方法。”■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3年第05期 调查)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