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 姜天海 来源: 发布时间:2015-8-27 17:17:0
还公众一片蓝天

 
8月11日,120城市污染源环境公开指数(PITI)评价报告在北京发布,这是自2009年以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连续第六年对全国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状况进行评价。评价涉及全国120个城市,包括各直辖市和主要环保重点城市。
 
本期PITI指数评价结果呈现出新的格局。2014~2015年度,120个评价城市的污染源信息公开与去年相比明显有所扩展,平均得分由28.5分大幅提升至44分,但仍未超过及格线。
 
在120个评价城市中,除了本溪、克拉玛依和大庆三市得分略有下降之外,其余城市得分均有所提升,浙江、山东的省区平均分居评价排名第一和第二位。山东城市群以名列全国第3和第5名的烟台、青岛为代表,在信息公开表现上快速崛起。从东南沿海的独领风骚,演变成为浙江、山东齐头并进的新局面。
 
当前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下一步应当如何推进,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社会部王华研究员给出了他的建议。
 
公开透明
 
早在1998年,王华就开始致力于推动188bet亚洲体育:的环境与信息公开,他对这个领域情有独钟,也见证了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建立健全。在阅读今年的PITI评价报告中,他欣慰地看到很多城市上都标有绿色的向上箭头,红色向下箭头只有一个,“意味着这些城市环境信息公开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这与他的实际理解也是一致的。近些年,特别是过去一两年,我国从环保部到地方环保局都在信息公开上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在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出台政策、建立健全内部机制。
 
但同时,从他的观察来看,我国的“环境信息公开水平还远远不够,在许多领域还有很大改进空间”。从环境质量角度来讲,人们更多地了解到空气质量,大江大河主要干道的水质,但是江河支流、土壤、生态、地下水等方面的信息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公开。而且政府内部操作的公开和政府文件的公布方面也应该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王华分析,我国在环境治理、环境信息的产生和收集的技术层面还有很多不足,短期改进其实不易。它需要投入,“包括地下水、土壤等就是要把数据搞清楚,但真的要搞清楚并不是易事。”但他也强调要大力推动这一块工作,因为“没有前面的建设,没有这些数据,信息公开就根本无法进行”。
 
而且在他看来,从国家、环保部到地方政府都很重视信息公开,但大部分地方官员包括市长、书记、局长等却对信息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如何推动这些人,帮助他们改进,是未来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企业方面,大家心中的共识“基本上都是能不公开就不公开”,王华指出,除非能得到绿牌会调动积极性,但一般让企业公开环保信息还是很困难的。
 
几点建议
 
作为为政府提供建议的一名研究者,王华也在发布会上分享了关于环境信息公开的几点建议。
 
首先是充分利用我国的“多做、依申请公开”的要求。王华提出了一个策略性的建议,“环保部和地方环保部门在过去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取得很大的进步,跟我们‘多做、依申请公开 的要求是密切相关的,在座的非政府机构要好好利用这一点”。主要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得到信息,同时推动有效地完成信息公开。
 
其次,我国非政府社会组织应该加强信息服务,帮助建立信息公开的平台,收集方方面面的信息放在网上进行宣传公开。这也是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在做的工作。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因此这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
 
我国的环保社会组织可以进一步在全国层面推广信息服务,收集政府相关环境信息、环境质量信息、污染源信息、各行业信息,将信息收集起来在提供服务。王华表示,有些企业的环保信息不公开也是出于无奈,“他们有时候也不是不愿意公开,但是实际上你让企业自己去公开各种做法的话,还是会耗费很多精力,其实并不方便”。
 
第三,王华指出,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在做的工作,是对地方政府的环境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评价及公开,“这项工作本身是一个很重要、很有利的手段”。他同时指出,环境信息公开的调研不一定局限于全国性调研,也可以进行专题调研。比方说非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可以选择省级、市级等不同层级,开展环境责罚、环境执法、环境质量建设等分领域的专项调研。■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5年8月刊 观点)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