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落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12 23:29:55
为珊瑚礁而战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亚马孙森林频发的火灾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与此同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报告,确认全球森林每年在吸收25%碳排放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019年9月,在各国领导人和活动家共赴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之际,IPCC发布了一份全新的报告。新报告阐明了海洋的重要作用——除了吸收气候系统中多余的热量外,它还吸收了大气中另外25%的碳排放。然而,加速的海水升温和酸化也导致了一系列变化,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珊瑚礁。
 
“海底森林”
 
如果你亲眼见过珊瑚礁,那你很容易会为即将失去地球上最美丽的生态系统之一而感到绝望。珊瑚礁消失的潜在后果不仅仅是自然的退化,还威胁到数以百万计依赖海洋生存的沿海居民。
 
首先,在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方面,珊瑚礁如同鱼群和其他海洋生物的“幼儿园”,为这些生物提供了大片可供栖息之地。数据显示,虽然珊瑚礁仅占海底面积的0.1%,但却滋养了25%的海洋生物。
 
其次,珊瑚礁在保护海岸线免受海浪侵蚀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2014年一项发表于《自然》杂志的调查研究显示,珊瑚礁可以显著抵御海浪侵袭,降低97%的海浪力量。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仍有2000万人享受着珊瑚礁带来的强大保护。
 
在直接经济效益方面,珊瑚礁为许多具有商业价值的鱼类提供了食物来源及繁殖场所。数据显示,管理良好的珊瑚礁每年每平方米可产出约15吨海产品,成为全球10亿以捕鱼为生的人赖以生存的依靠。
 
不仅如此,珊瑚礁还可促进旅游业发展,创造更多附加值。澳大利亚气候委员会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如果“国家瑰宝”大堡礁消失,那么澳大利亚旅游业将会蒙受巨大损失:游客数量将减少100万,1万份工作岗位将遭到削减,旅游收入将降低10亿美元。
 
然而,最新研究却带来了一个噩耗:预计到2050年,全球大约90%的珊瑚将因气候变暖而死亡。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就是一个例子。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珊瑚海海域,约有2900个独立礁石以及900个大小岛屿,分布在约34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它由数十亿只微小的珊瑚虫建构而成,是生物所建造的最大物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澳大利亚人对大堡礁的态度可以称得上“精心呵护”。1975年,澳大利亚在昆士兰州建立了绵延约34万平方公里的大堡礁海洋公园,同时澳政府还成立了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专门负责该地区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管理协调工作。管理局对大堡礁海域实行严格的区域管理,将整个海洋公园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区域,每个区域的保护力度取决于该区域的环境敏感性和生态价值的重要性。
 
例如,最为严格的地区被称为“保存区”,虽然占总面积的1%不到,但是个人在没有书面许可的情况下不能进入该区域。而其他一些区域也有不同程度的限渔措施。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就是在这样的“关爱”下,澳大利亚依旧没能阻挡大堡礁恶化的脚步。2012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篇报告中,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称,在1985~2012年间,珊瑚礁的珊瑚覆盖率减少了一半,而“肇事原因”与气旋、刺冠海星的掠夺以及海水变暖导致的珊瑚白化脱不开干系。
 
正常情况下,珊瑚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然而这些颜色并不是珊瑚本身所拥有的,而是来自珊瑚体内的共生藻。珊瑚依赖体内的微型共生海藻生存,海藻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提供能量。作为对热水的反应,珊瑚会排出共生藻,而一旦共生藻离开或死亡,珊瑚就会变白,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亡。
 
近年来,珊瑚白化事件已经袭击了全球范围内近75%的珊瑚。即便是保护相对完好的大堡礁,也在短短8个月内失去了30%的珊瑚。更为糟糕的是,伴随着海水温度的不断上升,白化事件出现的频率也在提高,这使得珊瑚可以用来恢复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采取大胆而果断的行动保护珊瑚礁刻不容缓。
 
多管齐下
 
想要应对珊瑚礁面临的威胁,就必须从各层面采取行动——从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重大努力,到加强沿海社区的地方管理,一个都不能少。
 
实际上,全球不少国家都在为保护各自近海岸的珊瑚礁付出努力:从坦桑尼亚当地社区致力于可持续的渔业管理,到印度尼西亚为制止外国偷猎船非法和破坏性捕捞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等等。
 
可以说,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公共、私营和非营利部门的领导人正齐心协力,共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坚定地阻止海洋变暖;被誉为“21世纪超级英雄”的气候科学家则继续与那些依赖海洋的社区合作,寻找拯救海洋的方法。
 
在近日一项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生态学与进化》的研究中,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科学家Emily Darling与近80名国际珊瑚礁科学家合作,对比了横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44个国家的2500个珊瑚礁。正是这次调查研究给科学家们带来了双重希望。
 
首先,保存完整的珊瑚礁依然存在。研究人员在印度洋—太平洋22个国家发现了450个珊瑚礁,它们仍被大量活珊瑚所覆盖。这些被称为“气候避难所”的地区通常比较凉爽,在海洋温度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它们能在保护珊瑚礁多样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比如,在毗邻莫桑比克海峡的Quirimbas archipelago,这里的珊瑚位于较深位置,凉爽的海水能保护其远离极端白化。目前,科学家们正通过与当地社区紧密合作,采取紧急保护措施和管理方法保护珊瑚礁。
 
其次,这一研究帮助人们坚信,当下保护珊瑚礁可以依赖的三种策略:保护、恢复和改造。
 
为了保护幸存的珊瑚,研究人员在从东非到东南亚、珊瑚三角洲和太平洋其他地区的22个国家建立了珊瑚礁网络;在具有反弹潜力的地方,他们正努力恢复那些曾经保持功能但后来受到白化事件影响的珊瑚礁;最后,研究人员还要帮助那些失去珊瑚礁的沿海社区找到新的谋生途径。
 
当然,保护珊瑚礁的任何长期愿景都需要人类降低对地球大气的影响并减少使用化石燃料,而这些目标需要全球领导和协调。海洋保护可以受益于地方领导人和社区的支持,因此,从地方一级开始的变革有可能促进世界的持久进步。
 
对此,WCS等组织正在彭博慈善基金会“活力海洋”计划的支持下,努力将这种信念付诸实践,与沿海居民、可持续渔业以及区域政府和组织开展合作。因为他们知道,赋予地方社区权力是在短期和长期保护海洋和维持海洋生计行之有效的方法。■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9年10月刊 绿色)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